
本文转自湾区007
日前多位平安银行工作人员反映称,平安银行位于上海的信用卡研发中心及消费金融研发等部门人员将迁至深圳,通过回迁深圳方式“变相裁员”。
基于此,平安银行回应称,网络上关于我行变相裁员的消息不属实。因为历史的原因,我行总行部分部门存在异地办公的情况。为了加强管理,提升效率,近期有些部门在进行办公地点的统筹管理。推进过程中,将确保业务稳健连续,过程合法合规,主动进行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此前,有财经大V披露社交媒体获得的信息:平安银行要通过回迁深圳的方式恶意裁员,上海几千号人全撤一个不留。内部有这方面的传闻n+1+2赔偿去深圳的话,12次往返机票。两年住房补贴。
实际上,关于平安银行的消息,这几个月来也是络绎不绝的。
之前,平安银行因资金短缺而计划筹集800亿元资本工具以充实其资本金,此举再次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即便是一直备受赞誉的银行业也开始感受到压力,其中平安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该行公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年度营业收入下降了8.45%,而第一季度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14%,这两项数据均为行业内的最大降幅。此外,平安银行近期还面临监管机构的重罚以及降薪的传闻。
在业务运营面临挑战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打击下,平安银行的股价也从之前的高点大幅下跌了约三分之二。曾经被视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平安银行在市场低迷时期似乎正加速其“坠落”的进程。
在业绩表现不尽人意的同时,平安银行也面临了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冲击。今年5月,有关“平安银行员工5月份绩效奖金下调”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平安银行的一些员工反映,他们和所在部门的当月绩效奖金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削减,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在某些业务部门,如信用卡和汽车金融等,甚至出现了全员绩效奖金打6折的情况。
就在同一月份,平安银行还遭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重罚。根据该总局5月17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因存在五大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总计金额达到6723.98万元。这些违规行为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向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等信贷业务问题、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等同业业务问题,以及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几乎涵盖了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
平安银行的这一系列问题,无疑给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在金融行业,信誉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一旦受损,重建起来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