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小财经
日前彭博社援引消息称,星巴克与顾问讨论如何发展其中国业务,包括出售该业务股份,引入当地合作伙伴,并非正式地评估了包括国内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潜在投资者的兴趣。
星巴克中国业务为何不打算自己干了?根据大小财经网站的专业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中国咖啡市场的节奏,曾让星巴克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的理念,被残酷现实撞得稀碎。
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第一家门店就开在北京国贸的繁华地带,第二年进入纸醉金迷的上海,第一家店开在淮海路。
星巴克最初的选址一般靠近高级商场、高级写字楼,白领和商务人士构成了它最初的粉丝基础。
曾几何时,星巴克的门店,一度是城市的风景线,引起人们争相打卡的那种。一杯星巴克,也曾是很多“精英白领”的标配。但如今,在星巴克门店里,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场景:
在上海,星巴克成了围棋棋友的根据地,每周都会举办业余棋赛;在武汉,有人把纹眉摊搬进了星巴克,直接成了“纹眉直播现场”;在更多城市,星巴克还是麻将馆、会议室、广场舞大妈休息室……
试问,如此松弛的场景,还是我们记忆中的星巴克吗?
第二,星巴克的品牌高溢价终结,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他耗不起。
2019年,星巴克入华20周年,一个叫瑞幸的咖啡品牌,突然宣称要对它发起挑战。瑞幸的创始人宣称要在门店和杯量上超越星巴克,并放出豪言:“到2019年底,瑞幸咖啡将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虽然后来瑞幸经历了财务造假风波,但又很快支棱起来,成为星巴克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今瑞幸已经连续几年霸占中国市场门店数第一,势头十分迅猛,“瑞么”成为年轻人新的接头暗号。
单从开店数来看,瑞幸在中国的门店数几乎已经是星巴克的3倍。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的门店数量为21343家,星巴克为7596家。从开店范围来看,瑞幸的门店遍布一至五线城市,星巴克则主要以一二线城市商业购物中心的“第三空间”门店为主。
另一方面,在消费大盘疲软的背景下,瑞幸、幸运咖、库迪咖啡等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一杯动辄三四十的星巴克,置身其中显得格外尴尬。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瑞幸、库迪等本土咖啡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并对星巴克构成了巨大威胁。
瑞幸与库迪价格战始于2023年初,为抢占市场,瑞幸推出9.9元的优惠活动,作为反击,库迪推出了8.8元甚至更低的咖啡价格。这场价格战持续了一年多,随着星巴克的不断下沉,咖啡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
据不完全统计,星巴克主要通过发放优惠券、推出优惠套餐和参与直播促销三种形式加入价格战。
但参与价格战的星巴克,效果不是很理想。不久前,星巴克公布了四季度和2024财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在第四财季,星巴克中国实现营收7.84亿美元,同比下滑7%;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4%,客单价下滑8%,订单数量下降6%。
第三,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贸易摩擦有望进一步增加。作为美国连锁品牌,星巴克在中国会越来越不受待见。
根据大小财经网站的专业研究,如果是哈里斯入主白宫,接下来的中美关系将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特朗普时隔四年再次胜选,无疑给中美贸易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作为全球500强,星巴克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多少还是会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当两个国家经济贸易不断出现摩擦的时候,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要知道,此前星巴克之所以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占据咖啡市场的统治地位,与消费者对整个品牌的和其品牌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今,大环境已经今非昔比,星巴克不得不另作打算。这也是星巴克坚持要引入中国国内战略投资者的主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