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小财经网站
世界顶级运动员作为奥运最大IP之一,商业价值毋庸置疑。
而且,大小财经网站此前在“奥运营销战”系列报道中已有介绍,自里约奥运会以来,运动员代言人出现了明显的明星化、偶像化趋势,大众除了关注运动员的竞技变现,更关注其个性化一面,容易对其发表的观点、生活八卦产生记忆点,但也更考验企业能否及时介入,借势营销。
诚然,形象好、竞技成绩好、个人口碑佳、自带话题的运动员固然更容易被企业押注,但赛场情况瞬息万变,谁也没法允诺品牌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总体来说,企业押注运动员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白开水型:即便是夺冠热门,也不乏爆冷小概率事件,怕就怕,运动员既无成绩,也无话题
里约时,宁泽涛四次出战,或者决赛圈没成绩,或者很早就遭遇淘汰,在央视采访的镜头前也神色黯淡、言语寥寥,社交平台的相关讨论也十分惨淡。
为此,品牌方为其定制宣传语“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试图挽回粉丝的心。
2、烫手山芋型:成绩无所谓,关键是运动员足够有话题,但是容易招来负面舆论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男篮、中国男足无论赛场表现多么惨痛,仍然被很多品牌视为极佳的赞助对象:一方面,运动产业前景可期,有广阔且长情的粉丝群体,始终不缺话题度;另一方面,国家队始终还是金招牌,其背后蕴含的竞技精神,可以为品牌带来正面加持。
阿迪之后,耐克赞助中国男足,显然也没打算对球衣销售有多大促进,而是看重国家队的背书,将足球基因刻进品牌,看重未来足球运动的升温和产业发展前景。
3、大众情人型:既有成绩,也有正面话题,但是很多赞助企业共享
根据大小财经网站的专业研究,每届奥运,能够在形象、成绩、口碑、话题等维度达成多边形战士的运动员简直是凤毛麟角,所有企业都在抢。
比如北京冬奥会,谷爱凌一人代言的品牌来自各行各业的头部:安踏、蒙牛、瑞幸、元气森林、汤臣倍健、中国银行、雅诗兰黛、小红书、京东零售……代言人的代言价值也被稀释,消费者难以记清运动员代言了哪些品牌。
而品牌如果只是按合同约定,流于形式地让其拍广告、出席活动、进行发微博等社媒互动,运动员本身还有赛前5月底的封闭训练,只有奥运备战前和奥运后庆功有露出机会,可能无法让企业取得预期的曝光效果。
4、小众黑马型:成绩斐然,但话题小众,热点稍纵即逝,需要快速介入
在代言对象上,国家跳水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一直是最优质的投资标的,但在近几届奥运会上,那些小众项目正在走进大众视野,能否提前布局那些有夺冠潜力的新项目,用新鲜感博得大众眼球就非常关键。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夺得中国首金后,瑞士专业制表品牌欧米茄当即宣布队员范可新成为欧米茄品牌挚友;自由式滑雪老将徐梦桃摘下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金牌,一周后,伊利金典于其官方微博宣布徐梦桃成为其品牌代言人。